
【精品】清明节的作文900字合集八篇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900字8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清明节的作文900字 篇1风在耳边呼呼的咆哮,眯起眼睛抬头望向眼前的大山,丝毫瞧不见土地的颜色,郁郁葱葱的草木统治了这座山。虽然视野所及之处便是树木苍翠的叶子,没有丝缕清明的悲凉气氛,反而带着更多的生机与活力。但我知道,走进了这座山,才会发现这都是表象。
及腰深的杂草。风贴着耳根呼啸而过,逃窜在草与草之间,闪避在人与人之间,推搡着我们迈开了脚步。碧绿的山林不走进还真不会知道还有这样一片枯黄的翻滚着的海洋,就像老人枯黄的生命。不走进这片海洋还真不会知道还有那样三排肃静的石墓。它们寂静的挺立在杂草丛间,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它们开天辟地时就站在那儿了,几百年从未倒下。
触摸着粗糙的石面,感受着微小的石粒在指尖滚动。墓穴里老人的脸,估计也如同这般的粗糙,刀割般的皱纹深深地嵌入了眼角,松弛的皮肤像是轻轻一拉扯就会脱落一大块。如果有生命那还不算糟,可惜沉重的石块隔绝了一切阳光的进入,长眠于无尽的黑暗中。
拿过三炷香,却染得一手通红,指腹轻轻摩挲着掌心,洒落一些红色粉 ……此处隐藏7394个字……足。人们之所以缅怀先人,祭祀祖先,是因为他们是我们自己的来源。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祖先用他们的双手辛勤劳动换来的。他们的辛勤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,而这就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竭动力。虽然当今处于全球一体化的交融时代,“我是谁”以及“我从哪里来”这等心灵追问的寻根意识仍旧是必不可少的。
的确,如果没有祖先,没有前人,又哪里来的我们呢?如果不是他们的辛苦拼搏,我们又是如何过上如今的美好生活?冯友兰曾说过:“祭祀并不是因为灵魂真正存在,只是祭祀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。所以,礼仪的意义是诗的,不是宗教的。”祭祀扫墓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上和道德上的真实。
那么,我的“根”又在哪里呢?我的籍贯是河南,却生长在哈尔滨,直到十岁才跟随父母搬家到北京。哪里又是我的故乡呢?曾经困惑的我,似乎刹那间明白,我的“根”就在哈尔滨。因为在那里,不仅有我的亲人,还有我成长的足迹。这是我不能忘记的故乡,但是有时,我却把它忘记了。
今的故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儿时住的老楼早已被拆掉,小学的校舍也翻新过不知多少次了。那曾经的一切是否连同老旧的房屋和街道一样“灰飞烟灭”了呢?她还是记忆中的故乡吗……
不知什么时候,我的眼开始有些模糊,模糊在故乡人和故乡事的幻影中……
我想,我始终没有真正地忘记儿时的故乡,因为那段回忆已被尘封在心底柔软的角落,唯有清明之时,她才会被唤醒。清明一过,便继续尘封着。
天色渐暗,不知何时竟然飘起了雨丝。在回家的车上,望着车窗外纷飞的细雨,看着这雾蒙蒙的大地,我似乎明白了,我们一生苦苦寻找的那个“根”,不在祖先的墓地里,不在他们的故乡,更不在自己的故乡。那个“根”,就在我们尘封的心里……